郭铁良,1957年出生,河北省沧州市人,武术世家。祖父郭长生(人称“郭燕子”),原南京中央国术馆著名苗刀武术教官、沧州通臂拳、劈挂拳始祖(1930年其亲传弟子曹宴海在上海全国武术擂台赛上,力克群雄、夺得第一名,成为民国时期的中国“武状元”)。父亲郭瑞祥是当代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国家级武术九段,生前曾任中国武协委员,河北省武协副主席,中国沧州通臂、劈挂拳、苗刀等拳、械掌门人。
郭铁良6岁开始习武,从小受祖父郭长生和父亲郭瑞祥言传身教,50余年苦练不辍,深得家学壶奥。曾多次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武术大赛,成绩斐然。亲传弟子万永飞、焦昆、吴博文等多次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夺得金牌,郭铁良本人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最佳教练员称号。马来西亚学生何正圣、新加坡学生李卡尔、广东学生李世文、浙江学生林国华、张继忠等先后多次在国内外武术大赛中夺得苗刀、劈挂拳、疯魔棍等金牌,为郭门武艺的兴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郭铁良在习武传道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协助父亲郭瑞祥编写《劈挂拳》、《苗刀》、《苗刀技法》、《通臂二十四势》等精典著作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劈挂拳》一书被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为“中国武术系列规定套路用书”。《苗刀技法》、《通臂二十四势》等家传精典拳械,也被国家评为“中国武学优秀传统拳、械系列丛书”。另外郭铁良结合自身习武实践先后撰写了《史说苗刀》、《苗刀之源何处寻》、《沧州劈挂拳的源流与发展》、《论拳理与拳法》等论文在《中华武术》、《精武》、《少林与太极》等重要武术杂志上发表。
郭铁良为再现历代先人所使用过的苗刀,曾三赴江南,寻访制刀名匠,打制新型苗刀;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制出新的一代苗刀,取名为“中华苗刀”,并荣获国家专利。
为了继承和弘扬家学精华,郭铁良积极参与国内外武学文化宣传与交流活动。2001年,郭铁良(教练)率领韩国尚武馆代表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亚太地区武术比赛,并获得大赛团体金奖,(《韩国日报》记者专程来沧州对此进行采访,并将采访情况于2003年11月7日用整版的页面进行了报道)。2002年郭铁良参加由人民体育音响出版社组织的《中华武术展现工程》中《劈挂拳、苗刀、通臂拳》等系列VCD教学片的拍摄。
2002年11月20日,中韩为纪念中韩建交10周年,两国首次共同发行《武术与跆拳道》特种纪念邮票一套,其中郭铁良个人武术动作肖像被国家批准载入特种纪念邮票中。
2008年5月,郭铁良组织策划了“北京迎奥运首届中华苗刀国际教练员培训班”,来自日本、新西兰等一些国家的剑道高手和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体育学院的武术老师、在校研究生、各地武术学校和剑道馆的优秀教练共10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的学员,由北京体育大学为学员签发了“苗刀教练员资格证书”。2011年下半年,中央电视台专程来沧拍摄以苗刀为题材的大型系列科教片《刀王争霸》,郭铁良应邀参加拍摄,通过多角度的苗刀实战片段,展示了中华苗刀的实战威力。此片播出后,受到了国内外武术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家学以及弘扬沧州武术文化,郭铁良先后成立或创办国际苗刀联合会、沧州郭长生武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沧州苗刀培训基地等,并将祖传武学精典“苗刀”、“疯魔棍”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荣获两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现担任国际苗刀联合会会长、沧州郭长生武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沧州苗刀培训基地主任(兼总教练),2019年被国际武术协会聘为名誉主席,2013年以来郭铁良积极开展国内外高水平交流和对话,召开“首届郭长生武学价值研讨峰会”,并利用电视、电影和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与交流,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努力宣传郭门武术并苗刀文化。
近年来郭铁良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武术教学活动,他经常往返于美国、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日本、港奥以及国内北京、天津、海南、渐江、江苏等10余个省份进行苗刀讲学与交流,西安体院学院、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多次邀请他讲座教学,另外有许多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和影视界武打名星前来沧州向郭铁良老师学习家传武艺。郭铁良曾担任抗战电视剧《大刀记》苗刀动作顾问兼编导,并将祖父“燕子”郭长生三战日本驻沧州司令太田一郎而宁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了该剧中。还出演了动作电影《津门八卦掌》角色,剧中扮演前中央国术馆馆长、爱国将领张之江先生的化身“张三爷”。
“路漫漫求修远兮”,郭铁良为了继承和弘扬郭氏家学,弘扬沧州武术,正意气风发地前行着。今天,我们衷心地祝福郭铁良老师健行不止!